- May 30 Fri 2008 23:15
有北鼻的拔拔麻麻過來看看唷
- Dec 01 Tue 2015 21:09
誠實
長越大就越明白,許多事開始不能講真話,
- Jun 15 Sun 2008 19:01
親子共視,你準備好了嗎?
大部分的爸爸媽媽,都會選擇性的讓孩子看電視,但要發揮看電視的好處,最重要的就是,大人一定要先過濾出適齡適性的好節目,再陪著孩子「一起看」。
晴晴從1歲半起,一坐上沙發就拿著遙控器猛按。媽咪總是想辦法把遙控器藏起來,免得讓他找到;甚至有時候會把插頭拔掉,讓電視開不了。其實,媽咪也想過,這樣藏來藏去不是辦法,現在電視、電腦、手機的功能都已經可以串連在一起了,孩子未來面對的世界,不可能不接觸這些東西。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,對媽咪的手機、爸爸的筆電都充滿了好奇,小小年紀,該為他把關到什麼程度呢?
- Jun 04 Wed 2008 21:58
扮演遊戲 讓孩子學著過生活
孩子多半從最親近的人、最熟悉的事物開始模仿學習,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。小小孩玩扮演遊戲,不但能練習對話、熟悉動作技巧、體會不同的情緒,同時也擴展了他的想像力。
扮演遊戲,是孩子遊走真實與想像的中介。透過扮演,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,去演練、適應真實世界,就像他們拿著扮家家酒的平底鍋和鍋鏟假裝自己在炒菜一樣,既可以依靠想像展現好廚藝的威風,又不必害怕被熱火燙傷。尤其煮好之後端到爸媽面前,看到爸媽配合演出還一臉滿足地說著:「好好吃喔!」孩子的得意更是形之於色。
- Jun 04 Wed 2008 21:56
家庭夠溫暖,孩子不變壞
父母要瞭解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。有了孩子,父母就有責任,就必須替孩子著想,不可以生而不養,養而不教,更不可以在夫妻吵架時逼問孩子,要跟爸爸還是跟媽媽,讓孩子受煎熬。
其實不用調查,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,一個孩子如果功課突然一落千丈,一般來說有三個原因:頭一個便是家庭出了問題,使孩子無心念書(第二個是在校園被人勒索、霸凌;第三個是身體有病,尤其是外表看不出來的大腦病變)。
- Jun 01 Sun 2008 09:42
青梅竹馬不是玩真的!
文/柯寶絢
孩子會從模仿爸媽的行為模式、爸媽彼此對待的方式、與周遭大人的互動以及電視等媒介,慢慢找出屬於他自己性別的特色,將性別角色種種特徵逐漸內化。爸媽應該瞭解並正視孩子的性別差異,依著孩子的本性、特質教導他。
望著孩子天真無邪地手牽手,兩小無猜地玩耍嬉鬧,大人都覺得可愛;上了幼兒園後,孩子常將某個同學掛在嘴邊、買東西時總想多買一些送給他,或許爸媽就開始擔心著,孩子會不會太早熟?甚至還會祭出挑選媳婦、女婿的標準,還告訴孩子「這個太『恰』,以後會欺負你,不好啦……。」
- May 31 Sat 2008 09:43
幫助孩子讓一切上軌道
到了放學時間,孩子們你推我擠地往大門跑去,完全看不出這一天裡曾有過的憂鬱神情。他們激動地跨出大門,就好像黑板前即將發生災難,必須儘快逃離一般。也許他們覺得這樣就能逃離課堂上那堆考不好的成績,跑快一點或許就能改變一切吧!暫時把瞌睡蟲留在作業簿裡,隔天再說吧!只是,公園遊樂場上的這群孩子們,當中總有個討厭鬼會讓人再想起今天下午聽寫零分的事。等成績單寄到家時,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:在甜點之前,還是得吃完那頓沒味道的晚餐,而且這個「家中的恥辱」也不准玩電腦;當這個「沒有前途的孩子」被關在房間裡反省時,父母親則在房外互丟「都是你不懂得教孩子」的責任球。
一個夜晚毀了,又一晚,全都是因為學校的事。
成為校園生活的邊緣人真的會腐敗一個孩子的人生。做父母的很容易因為學校寄來的隻字片語就一竿子全面打翻,認為孩子的學習生涯沒救了,為什麼就我們家的孩子那麼糟糕……但,爸爸媽媽們請千萬不要這麼想!沒有一個孩子是自願退步的,只要我們從中拉他們一把,還是有很多孩子有機會再次朝成功邁進的……
- May 31 Sat 2008 00:32
從生活自理中,強化孩子的自信
文/黃美湄
自信要在生活小事裡養成,其中最能看出孩子的進展就是在培養自理能力和看書玩遊戲的時刻,當寶寶學會拿湯匙,全家人興奮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,或是寶寶放對一片拼圖,自己很有成就感地拍拍手時,他的自信就在逐步累積。
小歡從1歲半開始,凡事都喜歡「自己來」。吃飯想自己拿碗、看書玩玩具要自己選、穿衣服也有自己的意見和堅持。有時候媽咪為了節省時間,真希望小歡意見別那麼多,乖乖讓大人打理就好。不過,婆婆倒是很滿意,還點醒媽咪:「我的小孫子不得了喔!這個年紀就會自己做很多事呢!越練習就越會做,你別怕他弄髒弄亂。」
- May 30 Fri 2008 23:27
教養孩子是藝術,不是科學
文/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
教養孩子需要吸收正確的知識,但教養本身卻是一門藝術,無法套公式。爸媽唯有對自己有信心,凡事以合理為依循,才能讓親子關係愉悅,孩子順利長大。
我去一個幼稚園演講時,看到一個小男孩,蹲在角落,背對著大家,低聲飲泣,我問老師怎麼一回事,老師說他從開學到現在都是這個樣子,頭一個月是大哭,現已改為低哭,不知哭到什麼時候才會不哭,大家都拿他沒辦法。我看了很不忍心,又不好說什麼。